2007年大蒜市场行情的突变,给了众多大蒜行业从事者预想不到的打击,但是,随着岁月流逝,人们逐渐忘记了那场灾难所带来的痛苦,满怀豪情地期待着后几年的大蒜行情。终于等到了2010年大蒜的疯狂,那一刻,蒜农们手舞足蹈,客商们忘乎所以,拼命种、玩命收的年度计划尽在实施中。甚至国内市场行情在一段时间内远远地把美国的美金行情抛于脑后。让和蒜有密切关系的人们着实地欢喜了一把。美国对中国大蒜的年进口量约7-9万吨,只占中国大蒜出口量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个市场的价位好,相比日本、欧盟而言,质量要求不算过高,所以美国成了诸多中国大蒜企业相互竞争的战场之一。 然而,美国多年来对中国大蒜实施反倾销措施,致使大部分资源丰厚、能力贫乏的中国大蒜企业被拒之门外,有资格出口大蒜到美国的企业则成了香饽饽,几乎到了半垄断状态。2011年能够堂而皇之地将大蒜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中国大蒜企业有三家,(当然也不乏有藏龙卧虎之英豪在等待机会),而到2011年5月份,情况会有新的变化。首先,现有出口特权的三家公司之一,将不得不接受美国大蒜反倾销第15轮终裁结果,而从其初裁结果上分析,保持原有的零税率继续领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也就是说,到2011年4月份,该公司暂时需在出口美国的优势中让出一席之地。我们很为之惋惜,因为该公司的销售产品、销售方式、销售价格与其它另一家公司应该基本相同,然而,美国起诉商利用合理的游戏规则,将该公司清理出局,也使该公司蒙受了不公平之屈。剩下的两家公司即使全程参加正在进行的第16轮年度复审,2011年的对美销售不受影响。然而,就是在2011年的5月,将会有新的两家“新销售商”公司终裁税率出台,而且其中一家公司在初裁结果中获得令人欢欣鼓舞的好税率。我们期待着这个税率能够保持到终裁,并由此该新公司也可以在2011年下半年进入出口美国大蒜的领头羊队伍。任何一家公司在出局前,一定要来个锅干碗净的大扫除。预计,春节后的两个月出口美国的数量会相应剧增。新拿到准入证的公司则会从长计议,把销售的重担放到2011年年底。这样一来,美国市场的保有量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影响。总之,还是平衡了。如同万千世界的阴阳、得舍,市场的供与销也会平衡的,只不过要看这个平衡的代价了。2002年前,美国也对大蒜实施反倾销,美国的市场还是那个市场,能够销售美国的中国大蒜企业屈指可数。随着中国第一个大蒜新销售商官司的成功,商家终于明白了如何利用规则参与游戏,到了2005-2006年期间,拿到好税率并参与美国出口的大蒜企业增加到十几家。回过头来看看,众多企业的参与或者竞争并没有给市场带来不幸,大家还是偷偷的捂着口袋笑了。原因是什么?价值高了。同样,今天的美国市场还如同往年一样,数量稍有上升,但是价值却提高了许多。换句话说,蛋糕还是那块,可是肥多了。想吃,就要付出代价,就要脚踏实际去争取,毕竟美国在接下来几年中还是个蛮吸引人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