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官员实地核查是在应诉企业收到初步裁决之后、最终裁决之前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基本业务流程可以描述为:被调查产品海关税则号(发起国)→产品标准(发起国)→产品标准(我国企业内部)→销售合同和内部代码→分析工艺流程→投入产出(统计信息)→分析成本报表(与财务报表勾稽)→成本追溯、还原与分摊→被调查产品生产要素结果呈报(回答发起国的调查问卷)→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合理利润估计(回答发起国的调查问卷)→结构价格数据核实(发起国实地考察)。而反倾销实地核查流程要实现从被诉产品成本数据直至其最初原始资料的完整形成过程,体现出真实性与证据支持性规则。
实地核查的目的是核实被调查企业提交的全部调查问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了解与案件有关的任何信息,以便公正地做出最终裁定。核查的信息和材料不仅包括调查问卷或补充问卷中涉及的所有信息和材料,而且包括应诉企业主动向反倾销调查当局提交的有关信息和材料。调查当局官员实地核查一般为走访被调查生产单位及出口公司,根据实地核查的大纲查看财务记录、生产记录、购销合同、发票、运输、保险等单据逐步进行审核。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提交需要更正调查问卷答复信息的清单;公司结构;与关联企业的关系;单独税率;会计流程与会计政策的说明;产品生产介绍;被调查产品的销售量以及价格的确定;完整性测试;销售测试;对原材料进行穿行测试;采购信息的核查;包装;制造审核;更正部分测试。
在反倾销的案件调查中,应对实地核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应诉企业应当精心准备,积极主动配合调查方的实地核查工作,这有助于取得有利的结果,特别是中国企业,实地核查尤为重要。在美国,通常只有经过核查的数据才能作为最终裁决的依据。也就是说,反倾销现场核查的结果与最终如何裁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涉案企业一定要全力以赴。在实地核查中,每个关键部门(财务、人事、生产、销售、公司办公室等)都要有专人负责,每个部门对调查人员提出的任何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目的都要有透彻的理解,以便合理应对。
本文来源:暨南大学。由华美咨询整理发布,如对版权有异议,请联系华美删除。